恭陵

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
恭陵,位于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1]座落在景山之巅的白云岭上,南依嵩山,北望洛河,东南群山屏障,西北岗峦叠起,[2]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俗称“太子冢”。[1]
恭陵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结构工整,长宽各约440米。四周原有神墙围护,今地面己无存。四面神墙中部各置神门。南神门外设神道,神道两侧分列有石像生陵园内有灵台和哀皇后墓。灵台呈长方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146米,残高24米。哀皇后墓位于灵台东北40米处,呈方锥形,长宽各约50米,残高13米。陵园地面现存石刻19件。东、西、北三神门外各置一对坐狮,南神门外为一对立狮。恭陵石刻雕造细腻,造型生动,堪称唐代石刻艺术之瑰宝。[2]
恭陵规模宏伟,布局完整,是中国唐代陵墓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代帝陵。[2]1963年,恭陵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文物简介

恭陵(孝敬皇帝陵)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沱岭上,南依嵩山,北临洛河,东南群山环抱,西北岗峦叠起。因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故称“太子冢”,洛阳唐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坐北朝南,平面正 方形,灵台封土呈覆斗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146米,高22米。灵台东北50米处,有一锥形土冢,俗称“娘娘冢”。四周原有神墙护围,其四角有角楼建筑,四面神墙中有神门。门外土阙尚存。南神门外10米有立狮一对,左右相距54米。其它三面与此同,唯改为坐狮。神道在南神门外正南,宽50米,两侧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翁仲三对、天马一对、望柱一对,东西相排,左右相对。其中东排第一二翁仲之间,即唐高宗李治亲书之《孝敬皇帝睿德记》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较高的书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