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建储是指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采纳荣禄等人的密谋,试图通过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傍为皇储,废黜光绪帝,改元保庆的政治事件。[1][2] 在1900年初,慈禧太后为巩固自身权力,决定立端王溥傍为大阿哥,旨在在适当时机取代光绪帝,史称“己亥建储”。此举意在削弱维新派的政治影响力,防止政治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然而,此决定违背了清朝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和祖宗家法,引发朝廷内外广泛反对。各国驻华公使拒绝入贺,上海绅商、维新人士及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均表示反对,最终导致“己亥建储”计划流产。[1][2] “己亥建储”事件反映了清朝末期统治者的专断与皇权制度的弊端。这一事件加剧了清朝内部的矛盾,成为清王朝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之一。[1][2]
简介
己亥建储,指光绪二十五年(即己亥年,公元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为光绪帝确立继承人的事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企图废黜光绪帝。1900年1月24日,遂依荣禄建议,以光绪帝名义颁诏,称其不能诞育子嗣,立端王载漪子溥俊为大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