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山

四川甘孜州的山脉
雀儿山(藏语称措拉,意为大鸟羽翼),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1]绵延100多公里,[2]属于横断山脉北部沙鲁里山脉北段,地势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绒麦昂扎峰海拔6168米,是康藏交通的要塞。雀儿山横跨沙鲁里山系北段,北衔莫拉山,西邻达玛拉山,东接雅砻江支流玉隆河,南靠金沙江支流夕河和麦宿河。冰雪皑皑的雀儿山主峰位于沙鲁里山系北段,海拔6168米,是康藏交通的要塞。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从主峰北坡穿过,雀儿山垭口海拔5050米,是川藏北线上的最高点,被称为“第一高”和“第一险”的路段。2012年9月动工,201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的雀儿山隧道,使川藏公路北线更加险峻。雀儿山主峰西北、东北两条山脊上,分别有海拔6119米的雀儿山峰和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主峰。山势挺拔,壁立于周围10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其中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3]因此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到天”的说法。雀儿山主峰地形复杂,冰川发育完整,冰裂密集,攀登技术难度大。从山谷底至山顶,相对高差在2000至4000米之间。主峰北坡和东南坡谷中,躺卧着两条高达200米、长3公里的大型冰川。森林草原中栖息着黑熊雪豹、白唇鹿、岩羊等20多种动物,具有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199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路海认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

简介

四川省著名高山。位于沙鲁里山北段的甘孜德格之间。北西绵延百馀公里。原系古夷平面上的残余山,后随青藏高原上升而成为高耸于高原面上的巨大山体,山峰高度逾5500米,其中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3座,故当地有“爬上雀儿山,鞭予打着天”之说。山麓海拔3500~38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山体由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经流水、冰川等作用后,石峰嶙峋,山脊呈锯齿状。有大小冰川30馀条,分布面积达80平方公里,仅次于贡嘎山。现代雪线分布于海拔5100~5200米,是中国雪害严重地区之一。雀儿山多古冰川地貌,山麓则多重力堆积物。东麓的新路海冰川湖,海拔4148米。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1公里,为四川省境高海拔湖泊之一,风景绝佳,有“西天瑶池”之称。雀儿山川藏公路垭口海拔4889米,是四川最高的公路垭口,川藏公路上著名险关。
雀儿山
雀儿山(藏语称卓拉山)主峰海拔6168米,地处东经99.1°,北纬31.8°,座落在雀儿山南段,德格县境内。雀儿山主峰有西北、东北两条山脊。在西北山脊上,距主峰3公里处是雀儿山峰,海拔6l19米,与主峰并排耸峙于云海之上,冰雪皑皑,巍峨雄伟。雀儿山主峰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冰川发育完整,冰裂密布,攀登技术难度大。从谷底至山顶,相对高差在200米至400米之间,雀儿山有大小冰川30余条,分布面积达80平方千米,仅次于贡嘎雪山。主峰北坡和东南坡谷中躺卧着两条大型冰川,冰川舌部直伸到海拔4500米的森林边缘。主峰的西北麓是冰川湖新路海(藏语称玉龙拉错),海拔4100米,具有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在其前端横卧着两条高达200米、长3公里的侧渍堤和终渍城,高出湖面10一15米,是北坡硬槽沟古冰川作用的遗迹。丘状的高原面上是呈块状分布的云杉园柏。雀儿山植被从低海拔的干旱河谷到高海拔的湿冷山顶依次分布有河谷灌丛、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山地常绿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寒灌丛草甸、高原沼泽和流石滩植被带。雀儿山土壤母质类型复杂,主要为砂岩花岗岩千枚岩片岩残坡积物,土壤类型随海拔升高依次分布有灰褐土、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和高山寒漠土。森林草原中栖息着黑熊、林窟、白唇鹿、惫羚、雪豹岩羊等20多种动物。新路海所以在199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认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