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遗址青石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2]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齐长城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东西两面高峰夹峙,因为这里多青石,故名青石关。青石关扼守齐鲁古道的咽喉,是齐国的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齐鲁第一关”。齐国盛产瓷器,生产的瓷器需经这里运往鲁国等地,因此这条古道也被称为“陶瓷之路”。[1][2] 据史料记载,青石关关城方圆百米,有南、北、西三座城门,均为石拱门,洞顶建有楼阁。如今,只有北门洞保存基本完整,但上层建筑已消失不见,南门、西门只有依稀的遗址尚存。[3]
2001年,青石关所在的青石关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 建设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修筑长城,以御鲁、楚,在此修建关隘。青石关古道建于春秋时期,建筑规模为30.2平方米。青石关原为齐鲁要道的咽喉。北有齐国国都临淄,正处于双峰对峙,中为一线天的谷口之南的制高点上,古长3公里,宽28米,古称“瓮口道”,现称“关沟”,是夹在群山之间通往青石关门的小路。这条不足几公里的夹谷,两侧山峰苍翠,壁如刀削,接近关门处,是关沟最狭窄、最难走的地方,两边峭壁雄峙,山势呈“V”型,最窄处不足两米,过去只能通行一辆木轮车,一旦堵塞,两三天不能通行。关北沟青石板谷坡上留有当年独轮车的辙沟,深达15-20厘米。据当地老人言,当年来往的车子排成长队,若是“闹了关沟”,谁也不让谁,一等就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