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福(1461年-1504年),字与谦,号鹤滩,[2]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自号鹤滩。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3]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明朝政治人物、状元,以敏捷见长的诗文家。 钱福少时颖悟过人,八岁能属辞,为文从不属草。[4]弘治三年(1490年)钱福考中进士第一,任翰林修撰,三年后告归。[3]钱福擅长诗文,以敏捷见长。钱福著有《鹤滩集》等作品,[4]其中《明日歌》流传甚广。[5] 弘治六年(1493)钱福任会试同考,后以疾乞归。年仅四十四岁而卒。[4]
人物生平
钱福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自幼天资聪敏,才思过人,七岁即能作文。少年时即为名秀才,与同县顾清、沈悦齐名,人称“三杰”。曾游小赤壁,对客放歌:“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镇压东江东。”那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