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张月华,女,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小儿神经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与术语委员会任务组成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兼共患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a][1][2]
1996年,张月华发表了文章《脑内缝隙连接》。[3]2000年,张月华与秦炯等人撰写的文章《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及脑电特征研究》发表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4]2004年,张月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癫痫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癫痫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曾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随后,张月华于2010年发表了文章《晚发型癫痫性痉挛临床与脑电图特征分析》。[5]2013年5月27日,张月华参加了北大医院儿科专家义诊咨询活动。[2]2019年10月26日,张月华出席了首届中国CDKL5互助联盟成立大会暨医患交流会。[6]2021年4月,张月华与周水珍等人在中国抗癫痫协会共患病专委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围绕“抗癫痫药物与ADHD相关的研究”“重视儿童癫痫共患病的诊治”“关注儿童癫痫与共济失调”“癫痫共病脑瘫”等进行了专题演讲。[7]2025年2月28日,张月华参加了以“让爱之光,照亮罕见之路”为主题的罕见病日科普活动。[8]
张月华主要从事儿科神经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小儿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985”项目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张月华在国[b]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a]。此外,她还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1][9]

研究方向

张月华主要从事儿科神经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小儿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她擅长小儿神经,小儿癫痫、阵发性运动障碍等发作性疾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