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

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
侯外庐(1903年2月6日—1987年9月14日)[2] ,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出生于山西平遥县西王智村的书宦世家,[1]中国共产党员[2]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教育家[3]原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哲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2]与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并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五老”。[5]
侯外庐于1923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后结识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列主义的影响。他在1927年赴法国留学,[1]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1930年回国后,侯外庐任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学系教授。[3]1932年,侯外庐与王思华合译的《资本论》第一卷上册由国际学社出版。[1]抗战时期,侯外庐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1]新中国成立后,侯外庐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后任西北大学校长。[1]1957年,侯外庐创建中国最早的思想史研究机构——中国思想史研究室,并长期领导开展研究工作。[1]
20世纪50年代末,侯外庐与多位学者合著的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独立完成、标志着中国思想史研究进入成熟阶段的著作。他的其他著作有《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纲》《宋明理学史》和《韧的追求》等。[3]
1955年,侯外庐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评价他“为中国历史研究事业留下了丰厚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历史研究所的历史研究、中国思想史研究和人才培养等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