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辞海》(1979年版本)中,地籍被称为“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根据地册簿”。简单地讲,地籍是为征收土地税而建立的土地清册,这是地籍最古老、最基本的含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籍不但要为土地税收和土地产权保护服务,还要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在一些发达国家,地籍的应用领域扩大到30多个,这种地籍称为多用途地籍或现代地籍。很显然,多用途地籍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 来源
地籍最初由收取赋税之需而产生,我国历来有“税由籍而来,籍为税而设之”的说法。
概念
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依据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由界址线包围的土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成图、成卡、簿册、文件或法律证书)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