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京之战

东汉末年袁绍击败公孙瓒的战役
易京之战是东汉末年袁绍为击败公孙瓒发生的战役。[1]
东汉末年,割据冀州等地的袁绍率军于汉献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灭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公孙瓒军的作战。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兵攻公孙[zàn]。公孙瓒只守不攻,袁绍遂设下伏兵。公孙瓒中伏后,心知必败,逃回城中自杀。[1]

背景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公孙瓒败走勃海还[](今北京西南)后,虽有反击幽州刘虞的胜利,被朝廷封为易侯,但受袁绍及刘虞旧将的合击,屡战屡败,公元195年(兴平二年)退至易,屯田稍得自支。一年之后,击破袁将麴义。[2]
易地南临易水公孙瓒令挖壕沟十道环绕,堆积山丘(称“京”)高各五六丈,上筑营驻兵。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其上建楼,公孙瓒自居,置铁门,呈送文书系绳引上。城内储谷300万[]。公孙瓒欲长期固守再相机出击。袁绍致书劝和,公孙瓒置之不理。袁绍又遣将进攻,连年不能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