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桥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北部,东与闽侯县洋里乡、小箬乡交界,南邻梅溪镇,西接雄江镇、桔林乡,北接古田县泮洋乡,东北与下祝乡相邻。全镇总面积为187.3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为22703人。东桥镇历史悠久,地名源于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盆地旧称下洋后因下洋主街东面建有一座木桥,故取名东桥。
历史沿革
宋代归县制下奉政乡安仁里管辖(“安仁”也一直成为境内主要河流的名称——安仁溪)。北宋皇祐八年(1063)许将中状元之后开始分都,全县设24个都,奉政乡安仁里下又划分为七个都,为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元代仍在奉政乡安仁里下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所辖。明朝沿用元时行政划分。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全县设2个坊5个乡,闽清十九、廿[niàn]、廿一、廿二、廿三、廿四都统归于怀德乡所辖。 民国时期,初仍袭清制;民国4年(1915),全县设5个区7个保卫团,第五区第七团辖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同时,在区以下设保,保以下设甲,甲以下设牌;民国17年9月,实施《县组织法》,全县设5个区公所。民国25年8月,撤销区公所,改设区署,全县设3个区署,东桥在第三区署治下。民国29年6月,区署不变,撤销联保,建立16个乡镇,东桥为下洋乡全部及杉村乡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