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管理[1]是指税务机关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开具的商品销售和营业收入凭证进行的监督管理。 历史沿革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票一直由税务部门管理。然而,直到1986年8月,财政部才颁布了《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法规明确了发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旨在规范发票的印制、使用和管理。
作用
发票是中国企业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据,同时也是税务稽查管理的重要依据。发票管理有助于加强税收和财务监督,确保纳税人能够正确计算并缴纳应纳税款,从而保护国家财政收入。此外,发票管理[2]还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