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衍

北宋时期官员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唐朝名相杜佑之后。[1]
杜衍自幼历经坎坷。其母改嫁钱氏后,15岁的杜衍遭兄长虐待,甚至被剑伤,后流落孟洛等地。流浪期间被富户相里氏相中,得以娶其女为妻。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自此步入仕途。他历任平遥乾州凤翔等地官员,以善于治理监狱和断案著称,深受百姓爱戴。此后,他历任多个要职,包括太常博士、都转运使御史中丞等,提出“常平之法”以平抑物价,深得朝廷赏识。庆历四年(1044年),杜衍拜相,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但因守旧派反对而百日罢相。晚年,他上奏请求致仕,虽遭宰相贾昌朝不喜,但仍获太子少师致仕之荣。退居南都后,他寓居十年,期间被封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及祁国公。嘉祐二年(1057年),杜衍在南京应天府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杜衍擅长诗文和书法,其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后世所推重;《两宋名贤小集》中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事文类聚·前集》《苕溪渔隐丛话》《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也有收录,《全宋诗》录有其诗。[1]

人物生平

立志苦读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杜衍出生,年幼时母亲改嫁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