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战役,是指公元1453年4月到5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动的对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攻坚战,[1]该战役被视为整个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3] 君士坦丁堡位于东西方贸易路线的中心,为亚洲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商贸活动频繁使其成为欧洲最富裕、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也因此成为新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长期垂涎的目标。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自带领8万步兵、2万辅兵和320艘战舰,通过海陆并进的方式意图消灭拜占庭帝国。4月,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开始城市攻坚战,舰队炮击莱卡斯河谷地区的城墙以支援陆军从西面的进攻。穆罕默德二世将主攻方向改为对君士坦丁堡东北海滩的薄弱防御区进行突袭。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水陆同时进攻,在主攻方向莱卡斯河谷地区,以杂牌军、地方民军和新军三个梯队发起总攻。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使用乌尔班巨炮集中火力,攻破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就已受损的西墙薄弱区域。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战斗中阵亡,拜占庭帝国灭亡。[1] 君士坦丁堡战役结束了拜占庭帝国千余年的统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打造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帝国的大幕从此拉开,奥斯曼人600年的发展史从此进入帝国阶段,并且改变了地中海世界和欧亚大陆传统的商贸交通网络,迫使西欧开辟新航路。[1]
战役背景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消亡后存续千年,但至15世纪逐渐衰落,其原本横跨亚非欧的领土仅余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小范围地区。就商业位置而言,君士坦丁堡位于东西方贸易路线的中心,为亚洲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商贸活动频繁使其成为欧洲最富裕、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也因此成为新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长期垂涎的目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