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是由英国经济学人集团出版的杂志,由詹姆斯·威尔逊于1843年9月2日所创办,[1][2]现任总编为贝德斯。[3][a]
《经济学人》创刊时叫《经济学人:或政治、商业、农业和自由贸易期刊》,第一年《经济学人》发行量没超过两千份。[4]1845年,《经济学人》刊出了第一篇关于中国的封面报道。[1]1959年,《经济学人》的首个红色商标出现,1971年,首个彩色封面诞生。[2]20世纪70年代,安德鲁·奈特任主编期间,《经济学人》迈入美国市场。[4]1997年,《经济学人》北京办事处成立。[5]到2001年,《经济学人》所有内页改成彩色。该刊虽然完成了从报纸到杂志的转型,但自称“本报”的习惯保留了下来。[2]2012年,《经济学人》创建了中国专栏,是在美国专栏之后首次为单一国家增设版块。[5]2018年9月,《经济学人》推出全新中国专栏“Chaguan茶馆”来探索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6]2020年12月17日,《经济学人》宣布,意大利当选该刊“年度国家”。[7]2024年10月8日,《经济学人》发表题为《美国与中国:谁控制着亚洲的互联网?》的文章,文章针对中美两国在亚洲地区的互联网及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对比分析。[8] 《经济学人》旗下设有“The world this week”“Leaders”“Business”等多个栏目,每周一刊,以清晰的语言为读者提供深刻独到的分析见解。杂志内容涵盖热点新闻、政治、商业、科技和艺术等话题。[9][10]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经济学人》杂志排名第381。[11][12]
历史沿革
《经济学人》杂志创办于1843年9月2日。[2][5]创刊时叫《经济学人:或政治、商业、农业和自由贸易期刊》,是为了反对当时的《谷物法》,并鼓吹自由贸易,第一年《经济学人》发行量没超过两千份。[4]同年10月14日,《经济学人》首次以广东省为例探讨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1]之后两年内,创始人、苏格兰人詹姆斯·威尔逊把《经济学人》副标题改为“商业时代周报、银行家公报、铁路监控,一份政治、文化的综合性报纸”,展现了相当远大的抱负。而詹姆斯·威尔逊的女婿白芝浩是《经济学人》史上最有名望的主编之一,身为维多利亚时代显赫的智识精英也是银行家,他在《双周评论》和《国家评论》上发表的专栏很受英国政策制定者的欢迎,他主编的刊物自然也沾光。马克思也曾形容《经济学人》是“金融贵族”的机关报。[4]1845年,《经济学人》刊出了第一篇关于中国的封面报道,主张英国应对进口中国茶叶削减关税,并对几年后发生的鸦片战争,表示了强烈的谴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