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棘-抖音百科
马棘(学名: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是一种蔷薇目、豆科的半灌木植物。它是从国外引进的马棘品种资源中筛选出的一个矮生新品系,经过近四年的引种驯化,表现出了矮生、抗旱和观赏价值高等特点。马棘的植株高度为0.8-1.0米,株高整齐一致,具有羽状复叶,每个复叶由7-11个椭圆形的小叶组成。它的花序为总状花序,花冠呈淡红色或紫红色,荚果为园柱形,种子为园形,千粒重约为4.5-5.0克。 在湖北地区栽培马棘时,它的开花期从4月底到5月初,一直延续到8月底。马棘的花序无限,但6月初之前开的花大多不能正常结实,或者结实后会脱落。马棘的结荚期为8-9月,种子成熟期为11月下旬。 马棘是一种 优质的青饲料,适合作为牛、羊等食草性动物以及鸡、鸭等杂食胜动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来源。 马棘分布于中国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也有在日本的分布。它生长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坡林缘和灌木丛中。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1-3米;多分枝。枝细长,幼枝灰褐色,明显有棱,被丁字毛。羽状复叶长3.5-6厘米;叶柄长1-1.5厘米,被平贴丁字毛,叶轴上面扁平;托叶小,狭三角形,长约1毫米,早落;小叶(2-)3-5对,对生,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宽0.5-1.1 (-1.5)厘米,先端圆或微凹,有小尖头,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有白色丁字毛,有时上面毛脱落;小叶柄长约1毫米;小托叶微小,钻形或不明显。总状花序,花开后较复叶为长,长3-11厘米,花密集;总花梗短于叶柄;花梗长约1毫米;花萼钟状,外面有白色和棕色平贴丁字毛,萼筒长1-2毫米,萼齿不等长,与萼筒近等长或略长;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旗瓣倒阔卵形,长4.5-6.5毫米,先端螺壳状,基部有瓣柄,外面有丁字毛,翼瓣基部有耳状附属物,龙骨瓣近等长,距长约1毫米,基部具耳;花药圆球形,子房有毛。荚果线状圆柱形,长2.5-4(-5.5)厘米,径约3毫米,顶端渐尖,幼时密生短丁字毛,种子间有横膈,仅在横隔上有紫红色斑点;果梗下弯;种子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溪边、泥土、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