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滨鹬

鹬科滨鹬属动物
斑胸滨鹬(学名:Calidris melanotos)是一种小中型涉禽,属于鸻形目丘鹬科。它的体长约为23厘米,翼展为37-45厘米,体重约为126克。斑胸滨鹬的嘴形直,有时微向上或向下弯曲,鼻沟长度远超过上嘴的1/2。雌雄羽色及大小大都相同,体羽多具褐色杂斑,腿黄,嘴具两色并略为下弯,胸部纵纹密布并突然中止于白色腹部。白色眉纹模糊,顶冠近褐。斑胸滨鹬栖息于海岸、沼泽、河川等地,飞翔力强,飞行时颈与脚均伸直。它们主要以甲壳动物、昆虫和植物为食,栖于沿海滩涂及近海的稻田和鱼塘。斑胸滨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楚利奇半岛和北美洲北部北极地带,越冬于南美洲美国东西海岸、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太平洋中岛屿,偶尔到日本。它们通常与其他滨鹬及鹬类混群,潮落时跑至泥里翻找食物。斑胸滨鹬的巢穴是一个在地面上刮出的洞,内部有厚厚的衬垫,足以保护它们的四个蛋免受繁殖地带的凉爽微风的影响。斑胸滨鹬在北美和亚洲繁殖,冬季则迁徙至南美和大洋洲。它们的翼展为46厘米,体长为21厘米。

体形特征

中等体型(22厘米)而多具杂斑的褐色滨鹬。腿黄,嘴具两
色并略为下弯,胸部纵纹密布并突然中止于白色腹部。白色眉纹模糊,顶冠近褐。繁殖期雄鸟胸部偏黑。幼鸟胸部纵纹沾皮黄色。冬季鸟赤褐色较少。飞行时两翼显暗,翼略具白色横纹,腰及尾上具宽的黑色中心部位。虹膜-褐色;嘴-嘴基黄而嘴端黑;脚-黄色。叫声:叫声为浑厚低沉的churk或trrit声。习性:取食于湿润草甸、沼泽地及池塘边缘。区系:东洋界 古北界  分布:河北香港台湾。分布范围:繁殖于俄罗斯极地西伯利亚北美洲;越冬于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布状况:罕见过境鸟。1986年在香港第一次记录到。自此偶尔有鸟经过。有可能为定期过境鸟但被忽视。在河北北戴河、东南部及台湾均有一次记录。习性:取食于湿润草甸、沼泽地及池塘边缘。
斑胸滨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