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蓝卡斯撞击事件

卡蓝卡斯撞击事件
卡蓝卡斯撞击事件(Carancas impact event)指的是2007年9月15日在秘鲁卡蓝卡斯附近的村庄发生的陨石撞击事件。此次撞击导致了撞击坑的形成,并引起了周围地表的变化。
据当地官员Marco Limache描述,撞击过程中出现了沸水喷涌的现象,并在撞击坑周围发现了陨石碎片和灰烬。此外,还释放出了恶臭的毒性气体。撞击后,靠近撞击坑的村民们出现了一系列不明原因的症状,包括皮肤损伤、恶心、头痛、腹泻和呕吐。尽管秘鲁科学家在撞击两天后确认了这是一次陨石撞击事件,但对于疾病的成因仍不清楚。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砷,因此推测疾病是由吸入含砷水蒸气引起的砷中毒所致。[1][2]

撞击事件

当地时间2007年9月15日上午11:45(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6:45),一颗球粒陨石在秘鲁普诺大区的卡蓝卡斯村附近坠落,位置临近玻利维亚边境和的的喀喀湖。这次撞击形成了一个深达4.5米、宽约13米的撞击坑,并造成了明显的地表变形。现场可见沸腾的水从撞击坑冒出,周围散落着陨石碎片和灰烬。撞击坑的尺寸为13.80m×13.30m,呈东西向延伸。当地居民目睹了亮度极高的火球伴随着浓重的烟雾,当火球出现在地面仅1000米的高度时,它已经非常显眼。火球的移动方向大致朝北偏东。撞击所产生的强烈冲击波甚至震碎了位于撞击点1公里远处的卫生中心的窗户玻璃。撞击后形成的烟雾持续了几分钟,撞击坑内的水面不断冒泡。[1]

撞击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