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一茶(1763年-1827年11月9日)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诗人,出生于长野县北部的柏原宿(今信浓町),家境为农家。原名小林弥太郎,俳号一茶。此外,他还有菊明、新罗坊等别号,庵号为二六庵、俳谐寺。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第七日记》[a]《第八日记》[b]《文政句帖》《我的春天》[c]等,以及多达2万句的俳句。他的作品在江户时代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并称为代表性俳谐师之一。[1][2][3] 小林一茶在三岁时母亲去世,八岁时有了新母亲,在15岁时前往江户谋生,后来接触俳谐,确立被称为“一茶调”的独特俳风。1827年(文政10年)闰6月1日,柏原宿发生大火,烧毁了他的大部分房屋。之后,他被迫搬到残存的土库里居住。同年11月19日,他在65岁时去世。[1][2][3]
人物生平
一茶生于信浓国水内郡柏原村(今长野县上水内郡信浓町柏原)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一生坎坷,三岁时丧母,八岁时父亲续弦,十岁时继母生了弟弟仙六,从此一茶不单要照顾弟弟,还备受继母虐待。十四岁时唯一疼爱他的祖母又去世了,只好到江户去谋生。一茶十五岁即开始学习俳谐。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25岁时拜葛饰派俳谐诗人二六庵竹阿为师,二六庵死后,承继师门,号称二六庵菊明。29岁时,改号为俳谐寺一茶。次年起在京都、中国、九州和四国等地流浪。三十九岁一茶父亲去世,一茶归家照料父亲,父亲把家业传给了他。但继母和弟弟拒不从命,一茶愤而又去江户。经过多次调解,双方终于和好,一茶于五十一岁时返乡定居,第二年四月娶妻,同年七月宣告退出江户俳坛。但不幸的是,所生的三男一女先后早夭,爱妻也于结婚第九年去世。六十二岁的一茶续弦,两三个月便告离异。六十三岁再次娶妻。六十五时家中失火,屋宇家具尽付一炬,一茶亦于是年十一月染病,因医治无效而逝世。 这样的一生对一茶的创作起到了很大影响。他早识忧患,长年贫病潦倒并多次经历丧亲之痛,但他性格刚强,感情丰富,这些没能使他屈服而流于虚伪矫饰,阿附取容,也没有能消磨他对天地万物的强烈的爱,因此他的句风别开天地,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