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颖士

唐朝文学家、名士
萧颖士(717~768年),字茂挺,号文元先生,[yǐng]州汝阴(今安徽阜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名士。作为南朝梁宗室后代,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开元二十三年,状元及第,授秘书省正字。高才博学,工于书法,长于古[zhòu]文体,时人论其“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工古文辞,语言朴实;诗多清凄之言。家富藏书。唐玄宗时,家居洛阳,已有书数千卷。安禄山谋反后,他把藏书转移到石洞坚壁,独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萧梁史话》《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辑录有《萧茂挺文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20首,收其文章2卷。

人物生平

萧颖士(717~768),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4岁能作文,10岁补太学生。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进士第一。天宝初年(743年左右),补秘书省正字。时为裴耀卿、张钧、韦述等名士所器重,名扬天下,从业学生众多,世称“萧夫子”。唐天宝年间,受召任集贤校理。李林甫曾想召见,萧置之不理。他按《春秋》义类编年,写《传》百篇,又作《伐樱桃赋》以刺李林甫。后经史官韦述推荐任史馆待制。因不屈于李林甫而调任河南府参军事。时安禄山得宠,萧颖士托病隐于太室山。安禄山反,萧走访几个藩镇节度使,陈述守御之计。永王李[lín]召请他,不应。后客死于汝南。门人共谥“文元先生”。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
南朝梁鄱阳王萧恢的七世孙。自恃才华,傲慢无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奉使到民间搜括遗书,结果久未复命,被劾免官。留客濮阳教授,以推引后进为己任,教诲弟子坚持道德与文章,认为“学也者,所务乎宪章典法,膏腴德义而已”,反对“征辨说,摭文字”,人称萧夫子。后召为集贤殿校理,不肯依附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出为广陵参军事,作《伐樱桃树赋》。结果激怒李林甫,被免官。萧颖士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