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恢

陆军上将
韩恢(1887年-1922年),字复炎,今泗阳县史集乡韩圩村人。[1][2]
韩恢自幼立志报国,私塾时对传统经典兴趣寥寥。1908年,21岁的他听闻南洋征兵,与好友樊炎南下,投身清政府新军第九镇第三十三标,后驻防南京。在军中接触进步思想,因体恤士兵而升为正目,经赵声赏识加入同盟会,并积极参与宣传活动。黄花岗起义时,韩恢追随赵声、结识黄兴,加入先锋突击队,虽起义失败,但护黄兴脱险。武昌起义后,他于秣陵组织敢死队,内应攻下模范监狱并接应新军,后随九镇新军退守镇江。江浙联军攻南京,任敢死队队长助力光复,南京光复后任北伐军炸弹队司令,北伐连克数城。讨袁斗争中,1913年被推为南京都督,抵御袁军失利后脱险,后任江北总司令,南通起义因暴露被捕失败,又在苏北募兵,后东渡日本。1914年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底任讨袁军第三军军长,南通起义因先遣师长牺牲未实施。1921年任江苏招讨使,因新军纪律问题撤回上海陈炯明叛变时,任讨贼军总司令,率五百官兵激战黄埔孙中山。1922年10月28日被诱捕,11月1日遇害于南京,年仅35岁,孙中山追任其为陆军上将。[1][2]

人物事迹

1908年,21岁的韩恢获悉南洋征兵,遂约好友樊炎泗阳南下,先到镇江,在清政府新军第九镇第三十三标入伍,不久,即随军开往南京驻防。
当时,革命思潮激荡于军中,韩恢如鱼得水,高兴地说:“此真吾辈之事业也。”不久,韩恢升为下级军官-正目。由于他能体察下情,与士兵同甘共苦,常常助人为乐,很得士兵的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