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甲脒

甲脒类杀螨剂
双甲[](英文名:amitraz),又称双虫眯、螨克、胺三氮螨、阿米德拉兹、果螨杀、杀伐螨,是一种广谱甲脒类杀螨剂,[1][2][6]分子式C19H23N3化学名称N,N-双(2,4-二甲苯亚氨基甲基甲胺,为无味白色至黄色固体,相对密度0.3,熔点86~87℃,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可溶于二甲苯、丙酮甲醇等多种有机溶剂,不易燃,不易爆。[4][6]
1971年至1972年,帕伊默(PaImer,B.H.)和韦特托普(Weightop,D.M.)等发现了双甲脒的杀螨活性。1973年,双甲脒在英国布兹公司投产。[4]双甲脒具有多种毒杀机制,其中主要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对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非胆碱能突触会诱发直接兴奋作用,具有触杀、拒食、驱避作用,也有一定的胃毒、熏蒸和内吸作用。它对叶科各个发育阶段的虫态都有效,对越冬的卵效果较差,可有效防治对其他杀螨剂有抗药性的螨,药后能较长期控制害螨数量的回升。[6]
双甲脒主要制成杀虫剂用于果树、蔬菜、茶叶、棉花、大豆等作物,适于防治各类作物的害螨,对同翅目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效。[7]此外,双甲脒对牛、羊、猪、狗等体表寄生虫的驱杀也有良效。[8][9]双甲脒有中等毒性,口服、吸入或皮肤接触,都可能导致动物或人急性中毒,出现高血糖、糖尿、胰岛素释放受抑制、肝转氨酶活性升高、肝与肾皮质坏死、出血和肾衰竭等症状。在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9][10]

发现历史

1971年至1972年,帕伊默(PaImer,B.H.)和韦特托普(Weightop,D.M.)等发现了双甲脒的杀螨活性。1973年,双甲脒在英国布兹公司投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