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山莨[dàng](学名: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又称藏西曼(藏文:ཐང་ཕྲོམ་ནག་པོ།),为茄科山莨菪属多年生宿根草本
属名“Anisodus”源自希腊词ἄνισος(ánisos,不等)和ὀδούς(odoús,牙齿),意为“牙齿长度不等”,因为某些物种的萼片具有长度不等的裂片或牙齿。种加名“tanguticus”是一个地理形容词,表示“属于西夏地区”,即“生长在西夏人的土地上”,涵盖了安多地区,这是西藏的三个传统地区之一。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80厘米,有时达1米,茎无毛或被微柔毛;根粗大,近肉质。叶片纸质或近坚纸质,矩圆形至狭矩圆状卵形,长8~11厘米,宽2.5~4.5厘米,稀长14厘米,宽4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全缘或具1~3对粗齿,具啮蚀状细齿,两面无毛;叶柄长1~3.5厘米,两侧略具翅。
花俯垂或有时直立,花梗长2~4厘米,有时生茎上部者长约1.5厘米,茎下部者长达8厘米,常被微柔毛或无毛;花萼钟状或漏斗状钟形,坚纸质,长2.5~4厘米,外面被微柔毛或几无毛,脉劲直,裂片宽三角形,顶端急尖或钝,其中有1~2枚较大且略长;花冠钟状或漏斗状钟形,紫色或暗紫色,有时浅黄绿色,长2.5~3.5厘米,内藏或仅檐部露出萼外,花冠筒里面被柔毛,裂片半圆形;雄蕊长为花冠长的1/2左右;雌蕊较雄蕊略长;花盘浅黄色。果实球状或近卵状,直径约2厘米,果萼长6~7.5厘米,肋和网脉明显隆起;果梗长6~8厘米,挺直。花期5~6月,果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