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祖培-抖音百科
周祖培(1793-1867),字淑滋,号芝台,祖籍江西婺源县,出生于河南商城县牛食畈[fàn]人(今安徽金寨牛食畈)。他是清朝时期 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学者,被当地人称为“周宰相”。周祖培曾历任翰林院编修、陕甘学政、詹事府詹士、文渊阁直士等职务。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任吏部左、右侍郎,兵、工两部侍郎等职。咸丰六年,周祖培被赏太子太保衔,历任刑部、兵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武英殿总裁等职。周祖培为商城置县(明成化十一年)500年多年间,在封建王朝做官最大(文臣一品)的唯一人物。他的父亲是鸿胪寺少卿周钺。周祖培在晚清四朝中历仕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卒谥文勤。[1] 人物简历
从乾隆五十八年至嘉庆二十四年的26年,是祖培自孩提到读书与登科的时代。他幼而凝重,质敏好学,其父课之尤严。少年从其堂侄文启(太学生、府学 司训)发蒙,继受业于名师魏茂林,20岁前即补县学生。嘉庆二十三年26岁中式河南举人。二十四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五年(1820)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自此步入青云,宦游长达42年,经历了满清仁宗(嘉庆)、宣宗(道光)、文宗(咸丰)、穆宗(同治)四个朝代。其中,大致可分四个阶段:一、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16年(除去丁父母忧6年),主要为儒官,由正七品升至正三品。先后由编修任顺天府试同考官、云南正考官、国史馆协修、国子监司业、司局洗马、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右春坊右庶子(正五品)、协同内阁批本、汉书教习、陕甘学政、侍讲学士(从四品)、詹事府詹事(正三品)、文渊阁直阁事。二、道光二十二年至三十年(1850)9年,由儒官步入礼、工两部,官至正二品。先后由稽察左翼宗学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正二品)、工部右侍郎兼钱法堂事务、会试副总裁、刑部左侍郎、浙江正考官、实录馆副总裁兼经筵讲官;三、咸丰元年(1851)至九年(1859)的9年,长官五部,官为从一品(中因案件降三级,旋复原职)。由刑部尚书任实录馆总裁、会试正总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顺天府尹、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督五城团防、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武英殿总裁、顺天乡试正考官;四、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六年(1867)的8年,官居正一品。先后任会试正总裁、留京办事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管理户部与刑部、恭理丧仪大臣、实录馆稿本总裁、文渊阁领阁事、管理三库事务、教习庶吉士、太子太保。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咸丰皇帝仓惶逃往热河,清廷内外一片混乱。周祖培率领一班朝士谏留未允,被授命为留京办事大臣并拜为体仁阁大学士(实掌宰相之权),委以料理朝廷的重任。1861年,咸丰病死于热河,慈禧太后与载垣、端华、肃顺等争夺政权。8月,穆宗携两宫太后还京,周祖培便与大学士贾祯疏议“垂帘听政”,并请更正“祺祥”年号,从而在一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中,倡议并促成了“垂帘听政”,致使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开始了慈禧太后数十年的反动统治,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