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四强国

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的合称
春秋四大强国,指的是当代史学家列举的东周春秋时期的四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分别是:齐国晋国秦国楚国

确立

在春秋时期,深受晋楚争霸困扰的宋国,就搞出了“弭兵会盟”,也即平息战争的会盟。其中,对于第二次弭兵会盟来说,发生在公元前546年7月的第一次弭兵会盟,当时宋国大夫华元不但与晋国执政卿栾武子是好朋友,也和楚国令尹子重交好。华元在知道晋楚互派使臣之后,就在这一年奔走于晋、楚两大国之间,以调解两国的关系,促成了此次诸侯会盟。
相对于过去的诸侯会盟,宋国大夫向戌发起的第二次弭兵会盟不是各个诸侯国国君来参加,而是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其中,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四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东周霸权。值得注意的是,除晋国的盟友齐国以及楚国的盟友秦国外,其他各国必须向晋、楚同样纳贡,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这一次会议正式确立了春秋四大强国——秦晋齐楚四个国家。
左丘明的另一部史籍《国语·郑语》也载:“幽王八年而桓公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骚,十一年而毙。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楚[fén]冒于是乎始启[]。”左丘明的这一评价,足以证明齐、晋、秦、楚等国的四大强国的威名,早在春秋末期就已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