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垣衍

战国时期魏国将军
新垣衍(生卒年不详),又作辛垣衍,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将军。他曾奉魏王之命,试图怂[yǒng]赵王拥秦为帝,并与鲁仲连进行过辩论。

人物生平

魏安王二十年(公元前260年),秦军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坑杀赵军四十多万人。魏安釐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向魏国请求援救,魏安釐王派将领晋鄙率军十万前往救赵。由于魏安釐王惧怕秦国的威势,便让行进到赵、魏两国交界地荡阴(一作邺地)的晋鄙部队停止进军,留在荡阴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与此同时,魏安釐王派新垣衍乘机会由小路进入邯郸城,通过赵孝成王叔父平原君赵胜的关系,对赵孝成王说:“秦昭襄王所以要急着包围赵国首都的原因,是因为从前同齐湣王争强称帝(一称西帝,一称东帝),后来齐湣王取消帝号,秦昭襄王也跟着取消帝号。现在齐国的国势已大不如从前,比起齐湣王时代,要衰弱很多。而如今,惟独剩下一个秦昭襄王独统天下,此次秦军东来,未必就是贪取邯郸城,他的真实意图是想恢复往日的帝号。倘若赵王真能派遣使者前往秦国,拥戴秦昭襄王称帝的话,秦昭襄王必定会感到高兴,那么他就会下令撤围而去。”赵胜听后,认为此事事关重大,迟疑考虑,未能立即作决定。
当时鲁仲连恰巧游历到赵国,正好遇到秦军包围赵都,听说魏安釐王派来新垣衍怂恿赵孝成王拥秦为帝,鲁仲连认为这样很不妥当,于是就去拜见赵胜,问他说:“事情打算怎样决定?”赵胜回答说:“我赵胜怎么还敢持论国事!前一阵子,四十万大军全都阵亡于外,如今秦军包围邯郸城而不去。承魏王派来的客将新垣衍,要让赵王拥秦为帝,现在这人还在城里,我赵胜怎敢再持论国事!”鲁仲连听他这么说,便讲:“原先我还以为您是天下的贤公子呢,我现在才知道您并不是什么天下的贤公子。那位魏国来的新垣衍现在人在哪儿?我愿替您责备他,把他打发回去。”赵胜说:“我赵胜愿为您介绍,让他和您相见。”赵胜于是去见新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现在他在我那里,我跟您介绍,让他和您相见。”新垣衍说:“我听说过鲁仲连先生是齐国的高士,我新垣衍是当人家臣子奉命来此,做差使的有一定的职事,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赵胜说:“我已说出要您和他相见。”新垣衍只好答应同他相见。
鲁仲连见到新垣衍后,并没有开口讲话。新垣衍说:“我看外来居留在这座围城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现在我看您清高的容貌,并不像有求于平原君的,可是你为何留这座围城中而不离开呢?”鲁仲连说:“鲍焦德义至高,因不愿屈从浊世之政而轻生,可是世上的人,都认为他器度狭小,是因想不开而自杀的,其实世人的看法都不对。现在一般的人,都没有什么知识学问,只知道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而不懂得申张正义,群起反对不合理的事。像那侵略别人的秦国,是个不顾礼义,崇尚以斩获敌人首级多寡来计算功劳的国家。他们惯用权诈的手段来驱遣士人;惯用看待俘虏的方式来奴役百姓。要是那秦王凭借暴力,毫无忌惮的称帝,既而号令起四海,迫使天下人都要受他的驱遣和奴役的话,那我鲁仲连宁可跳进东海而死,也不愿做他的子民。现在我所以要来拜见将军的原因,主要是想来帮助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