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

鲁迅创作的一篇诗剧
《过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诗剧。《过客》是《野草》中的散文诗剧,作品刻画了一个同旧世界进行彻底决裂,对未来是什么虽感到迷茫,但仍探索着前进,无论遇着什么也决不回头的“过客”形象。这个不顾辛劳跋涉、不计成败得失、始终昂首向前、义无反顾的过客,正是作者“韧性的战斗”的革命精神的写照。鲁迅当时处于封建军阀统治中心北京,深感黑暗势力的浓重,只身奋战的孤独与前途的渺茫;同时又感到战斗不能松懈,必须顽强地坚持下去,故而将思想矛盾通过笔墨表达出来。[1]
《过客》中的三个人物是在黄昏时见面的,地点是一个极端荒凉的所在,东边“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边是荒凉破败的丛葬,是坟,但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这样黯淡荒凉的背景当然是现实的隐喻或缩影。[2]
《过客》的创作背景为五四运动后,当时革命队伍中一些伙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志士分子想要继续前进,不妥协于反帝反封建斗争。但是另外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残酷的斗争前面却出现了中途退缩放弃的思想。而本篇文章就是通过客跟老翁对话,来表现鲁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批判了当时一部分有着颓废思想的资产阶级分子。[3]

作品原文

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