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背圣宝,太平天国钱币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钱文,有宋体、楷书、隐起文系列,大小轻重不一,大致可分为小平钱、当五型、当十型、当五十型和当百型5种。太平天国铸造钱币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以后,流 通用的主要是铜钱,有少量铁钱和铅钱。[1]天京(南京)是太平天国铸钱的主要基地,苏州、杭州、徽州、株洲、衡阳、绍兴和嘉兴等地亦有铸造。太平天国背圣宝属中期铸币,钱币严整划一,质佳工良,大钱量重,尤为精美,胜过清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故在清朝统治地区广为流通,还有不成系列的小平钱,版式较多。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币文字读法从右起,先横后纵读,按右左上下顺序读。[2][3][4] 太平天国背圣宝上下列楷书一类,有小平、当二、当五、当十、当百、镇库大钱六种,此类钱以金陵制造为主。太平天国背圣宝上下列宋体一类,有小平,当十、当五十(属和银),镇库四种。太平天国背圣宝二字左右列、有小平、当二、镇库三种。太平天国背圣宝二字左右列隐起文,有当五、当十、当五十三种,隐起文小平由于铸期短、质量差、平定后销毁殆[dài]尽,故存世更稀。[2] 基本情况
太平天国背圣宝分金币、银币、大钱、中钱、小钱诸种。金币状若铜钱,中间方孔未穿透。银币分大小两种,小者如小铜钱。大钱重8.125 公两,还有约9公两重的大花钱。中钱有当百钱、五十钱、十钱多种,轮廓像外国银元,每枚约重五钱、六钱、一两不等。小钱当一文,为主要流通货币。币皆圆形方孔(间有圆孔),正面为“太平天国”四字(初期作“天国”或“太平”),背面为“圣宝”二字。约于咸丰四年(1854)在天京(今江苏南京)铸成,并开始颁行。钱币严整划一,质佳工良,大钱量重,尤为精美,胜过清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故在清朝统治地区广为流通。太平天国后期,苏州、杭州等地也有铸造,但质量逊于前期所铸。主要用于商业交易与发官兵礼拜钱。历年所铸数量不详。 钱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