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地峡运河”是在克拉地峡上开凿运河以连通安达曼海和泰国湾的一个设想中的工程。全长102千米,宽400米,双向航道,航道水深25米,横贯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2]位于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区域,是马来半岛北部地区最窄处。[5] 克拉运河开通后,船舶将不必穿过马六甲海峡,可选择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与取道马六甲海峡相比,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可节省航运2—5天时间,大幅减少运输时间和降低海运成本,不仅惠及中国广东、福建、上海、江浙等沿海地带,还将助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强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6][2][7] 克拉运河的建设计划已经被多次提出,但成本、环境和地缘政治等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8][7]
历史沿革
最早提出开凿克拉运河设想的是在泰国阿瑜陀耶王朝那莱王(Narai,1656~1688年在位)时期。那时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先后来到泰国,那莱王聘用希腊人华尔康(Phaulkon)协助处理外交和财政事务。那莱王打算在宋卡一带开凿克拉运河,受当时的财力和技术条件所限而未能实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