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

宋代钱塘歌妓
琴操,原名不详,生卒年不详,宋朝钱塘歌妓。“琴操”二字原出自蔡邕(yōng)所撰的 《琴操》一书。琴操大约在13岁时被抄家,做官的父亲被打入大牢,自己被籍没为伎。[1][2][3]
琴操因为给少游的《满庭芳》改韵,得到苏轼的欣赏。后在苏轼点拨下,琴操于玲珑山卧龙寺削发为尼,琴操出家八年后,听闻苏轼被贬至南海(今海南)中的儋州,内心愁苦,不出数月就郁郁而终,葬于玲珑山太白坞,其墓现位于杭州临安区玲珑街道玲珑村玲珑自然村玲珑山风景区内。[1][2][4][5]
琴操留有三篇诗词流传于世。分别为《卜算子·欲整别离情》《菩萨蛮》《好事近》。[6][1]

人物生平

琴操自幼才貌出众,通晓音律佛书诗词。她出生在官宦之家,大约在13岁时被抄家,做官的父亲被打入大牢,母亲气绝身亡,自己被籍没为伎,从此琴操家道中落沦为了一名歌妓。16岁那年,琴操因为改了一首名为《满庭芳》的词,这是北宋年间,由一位名叫秦观的诗人所作, 改词之后琴操红极一时, 也是因为这首词而让其遇见了苏轼[3][7][6]苏轼欣赏琴操的才气,有赎她出青楼之意。一日,苏轼携琴操与秦少游佛印、参寥等一干好友游西湖。苏轼和琴操提及要为她赎身但无法给她一个名分,被琴操拒绝,琴操就削发为尼出家了。[1][2][3][7]琴操来到了当时偏僻的临安玲珑山卧龙寺出家。后来苏轼、黄庭坚佛印曾多次来玲珑山探望琴操,曾劝她回杭州。在琴操进入玲珑山八年后,听到苏轼被贬南海(今海南)中的儋州,最后郁郁而终,葬于玲珑山太白坞。多年后,苏轼最后一次来到玲珑山只见到了墓碑。[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