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船机

通航建筑物
升船机(英文名:ship lift别名:举船机)是一种利用机械装置升降船舶以克服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通航建筑物。[1][2]
公元前600年,古希腊科林斯城邦的国王庇里安多斯在科林斯地峡间建造了一条6公里长的航行滑道,这是升船机的原始形式。此后千百年间,这种斜面升船机在古埃及、北欧以及中国等地缓慢发展。1788年,英国开特里建造的斜面干运升船机,成为公认最早的机械化升船机。[3]1934年,德国建造了尼德芬诺垂直升船机,将升船机的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着手研究在三峡建设大型升船机的可行性,并在安徽寿县建成了第一座20吨级小型斜面升船机。1965年,湖北省浠水县浠水白莲河升船机的建成,开始了中国在水利枢纽上建造升船机的历史。[4]2016年9月18日,三峡升船机进入试通航阶段。[3]2018年5月,向家坝升船机投运,该升船机是继三峡后第二座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5]
升船机一般由承船厢、垂直支架或斜坡道、闸首、机械传动机构、事故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按照承船厢的工作条件,可将升船机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类。按承船厢的运行线路,一般将其分为垂直升船机和斜面升船机两大类。[6]升船机与船闸相比,具有耗水量少,一次提升高度大,过船时间短等优点;但由于它的结构复杂,工程技术要求高,钢材用量多,所以不如船闸应用广泛。[7]

历史沿革

公元前600年,古希腊科林斯城邦的国王庇里安多斯在科林斯地峡间建造了一条6公里长的航行滑道,这是升船机的原始形式。此后千百年间,这种斜面升船机在古埃及、北欧以及中国等地缓慢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升船机的驱动主要依靠省力滑轮、配重块,通过水力、人力或畜力等加以驱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