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谦(平野 谦,Hirano Ken,1910年10月30日 - 1978年4月3日),原名平野朗(平野 朗,Hirano Akira),是日本的文学评论家和明治大学的长期文学教授。他是《现代文学》杂志的七位创始人之一。 平野谦于1910年10月30日在日本京都出生,原名平野朗。他的父亲是一位佛教僧侣,业余时间写文学评论。平野五岁时,他的家庭搬到了岐阜县,他在那里长大。在青少年时期,平野拒绝了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成为僧侣的愿望,而是选择了进入名古屋的第八高中,他的同学包括本田秀五和藤枝静男。1930年,平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但在1933年退学,1937年重新入学,并于1940年以文学学位毕业。在他的大学年代,平野参与了非法的马克思主义 组织以及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但随着战时国家压迫的加剧,他与这些活动保持了距离。毕业后,平野在二战期间在内阁信息局工作。 人物经历
平野谦在1945年与本田秀五、羽仁田豊、新井正人、佐佐木基一、小田切秀雄和山室静一共同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文学》。他在杂志《新生活》上发表的文章《一个反论”引发了所谓的“政治与文学辩论》。此后,新日本文学会的无产阶级作家与平野的《现代文学》团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933年发表第一篇评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读唐木顺三的〈现代日本文学序说〉》,提出客观现实的变革者亦应提高自己的问题。后因日共发生“小特务事件”,开始对无产阶级运动采取批判态度。在《关于〈断层〉的性质》(1936)、《论高见顺》(1937)等文章中,分析作家的转向问题,提出知识分子自我道德完成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战后初期,被选为新日本文学会中央委员。1946年与本多秋五等人创办《近代文学》杂志,主张发展个性,形成“近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