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适(1903-1977),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兴泰镇小甸址人(解放前属江苏东台)。原名锡璜[huáng],中年曾署瘖[yīn]盫[ān],晚年署舒凫[fú]。斋号证草圣斋、孤桐堂。曾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科员、立法院秘书,长期从教。后任江苏文史研究馆馆员。[1][2] 高二适出身塾师家庭。1928年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进修国学。1934年,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科员。“七七事变”后,转任立法院秘书,随迁重庆。1944年始,先后兼任重庆朝阳文学院、南京建国法商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上海工专分校,后调南京华东水利学院,在图书馆从事古籍整理研究。1963年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77年3月,在南京病逝。[1] 高二适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救章及考证》《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3]与黄宾虹、白蕉、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4] 人物生平
出身塾师家庭。幼入塾,随就读东台小学,14岁以全县第一名成绩毕业。时临习晋、唐楷字,通读《古诗源》。继入扬州中学,因家贫辍学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