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惊症(night terror)又称为睡惊症(sleep terror),是一种异态睡眠,属于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其指在深睡眠期(NREM的第3、4期)突然发出尖叫或呼喊,伴表情惊恐、自主神经症状和动作行为表现。[4][3]其儿童发病率为5%,成人1%-2%,夜惊症常见于4-12岁的儿童。[1][2]
确切病因不清楚,遗传、发育、器质性及心理因素在发病中均可能起一定作用,部分患者有阳性家族史。[9][2][1]该症以突然坐起、尖叫、哭喊、双目睁大直视,有的儿童还自言自语,别人却听不懂在说什么,有的儿童甚至下床行走,神情十分紧张、恐惧,而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汗,但对所遭事物毫无反应,数分钟后缓解,继续入睡。[10]
治疗夜惊症应减少引起夜惊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部分患者可使用苯二氮类和抗抑郁药物,并辅以心理治疗。[2]预防夜惊症主要应注意生活的节律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睡前不听情节紧张的故事等。[11]该病一般预后良好,治愈率低,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该症在东汉时期,《颅囟经》就有小儿“惊啼”的病名记载,隋代医家巢元方正式拟用了“夜啼”的病名。[12] 命名
幼儿在夜间睡眠中忽然惊醒,发生恐怖状态,所以叫做夜惊症。[13]小儿夜惊症是指在深睡眠期(或称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的第Ⅲ、Ⅳ期,儿童突然发出尖叫或呼喊,伴有惊恐表情、自主神经症状和不自主的动作行为表现的一种病症。其在中医被称为“夜惊”,对于它的描述散在见于“不寐”“夜啼”“客仵”等疾病范畴之中。[14]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把夜惊症定义为:哭泣或刺耳的尖叫,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和强烈恐惧的行为表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