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吞噬作用-抖音百科
吞噬作用(英语:phagocytosis,来自古希腊语φαγεῖν),亦称吞食、噬菌作用,是吞噬细胞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摄取固体颗粒,并在其内部形成吞噬体的过程[1]。吞噬作用是细胞内吞作用的特殊形式,是将周围环境中的固体颗粒例如细菌等通过小泡的形式吞食进入细胞内部,这点与吞饮外部液体的胞饮作用等内吞作用的其他形式相区分。对于一些细胞而言,吞噬作用是为了获 取营养物质,而在免疫系统中,这一细胞机制更多地用于清理病原体和细胞碎片等。细菌、死亡的组织细胞以及矿物质微粒都可以成为被吞噬的对象。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吞噬作用与进食活动是同源的,而对于除丝盘虫以外的多细胞生物而言,这一机制更多地服务于细胞碎片与病原体的清理,而非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2]。 发现历史
免疫系统中的吞噬作用
哺乳类动物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是通过附着在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而启动的,并可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例如C3b和抗体等调理素可以作为附着点,并辅助吞噬细胞进行吞噬作用。对外部颗粒的吞噬过程由肌凝蛋白-肌动蛋白收缩系统辅助完成,包裹有被吞噬颗粒的吞噬体之后会与溶酶体相融合,并逐渐降解。降解过程可分为赖氧型和非赖氧型两类:赖氧型降解需要还原性辅酶Ⅱ(NADPH)和活性氧类产物的参与。过氧化氢与髓过氧物酶会激活卤化系统,产生次氯酸盐并降解细菌。非赖氧型降解依赖于包含有蛋白水解酶例如防御素、溶菌酶和阳离子蛋白质等的微粒的释放,还有一些抗菌作用的肽类物质也包含在这些微粒当中,例如乳铁蛋白等,它们使得细菌所在的环境变得不适宜其生长。除了吞噬细胞外,其它的一些细胞例如树突状细胞也可能参与到吞噬作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