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

俄国戏剧之父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俄罗斯剧作家,一般认为是俄国写实主义阶段最伟大的代表人物。出身於职员家庭。莫斯科大学毕业。1843~1848年任莫斯科少年法庭书记。1847年写成第一个剧本《家庭幸福图》(Kartiny semeynogo schastya)。1850年,因第二个剧本《破产者》(Bankrot,后改为《自家人好算帐》〔Svoi lyudi sochtemsya〕)揭露莫斯科商人的假破产事件惹出是非,结果被解除公职。1860年代写了几个历史剧本。但他的主要戏剧作品——两部悲剧和多部喜剧,包括他的杰作《贫非罪》(Bednost ne porok,1853),都是刻画俄国商人阶层的。他的《大雷雨》(1859)、《雪女》(1873)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改编为诗剧。1874年创立俄国剧作家协会,他任该会主席。1885年,任莫斯科帝国剧院艺术指导。他一共创作了47个剧本。几乎是独自创造了俄国的国家保留剧目。在俄罗斯,他的剧本读者最多,而且经常上演。

人物生平

俄国戏剧家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 )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市民家庭。中学时代就对戏剧产生强烈兴趣。1840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三年后离校到法院工作,经常接触到商界诉讼,这使他熟悉了商人世界,为他日后戏剧创作提供了素材。
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戏剧之父]
在法院任职时开始创作。1850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大型喜剧《自家人好算帐》,讽刺商人的愚昧无知和唯利是图,并创造了俄罗斯的“生活喜剧”。而后,他又发表了《穷新娘》(1852)、《贫非罪》(1854)、《肥缺》( 1856)和《大雷雨》(1859)等重要作品。特别是《大雷雨》一作标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创作的成熟。 60-70年代,奥斯特罗夫斯基又写出了多部历史剧,以及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来得容易去得快》(1869)、《森林》(1870)、《狼与羊》(1875)、《没有陪嫁的姑娘》(1878)等优秀作品。不少作品着力反映了贵族道德的没落和资产阶级掠夺的实质。晚年,这位杰出的戏剧家写了表现演员生活的剧本《名伶与捧角》(1881)和《无罪的人》(1884)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