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公质-抖音百科
黄公质(1706年-1768年),又作黄文质、黄公舒,是越南后黎朝末期北河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1][2][3]他出生于南定舒池,1739年与阮选、阮蘧[qú]一起在山南举兵反抗郑主的统治,以扶黎灭郑为号召,得到众多贫民的响应。1745年,黄公质擒杀山南镇守黄公琦,声势浩大。他与阮有求结为同盟,攻打神溪与清关县之地,但郑楹派范廷重、黄五福讨伐,黄公质战败,逃入清化,随后又到兴化境内。 1761年,黄公质为官军所败,逃往兴化之北的猛天峒。他以猛天峒为据点,攻取了邻近的数个州,骚扰兴化、清化之地。1769年,郑森派山西统领段阮俶前去征讨,但官军未至,黄公质病死,其子黄公缵[zuǎn]嗣位。 黄公缵为官军所败,率一百余人逃入清朝云南省境内,得到清廷的庇护。但黄公缵的部将与当地土司发生冲突,因而在1771年,乾隆帝将黄公缵及其部份部众安插于新疆迪化,另一部份安置于黑龙江。今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仍有黄公质的后裔。 人物生平
黄公质是南定舒池人(一说富川云黄人)。当时,郑主的统治荒淫腐败,再加上天灾连年,导致北河(郑氏控制区)爆发农民战争。永祐[yòu]五年(1739年),黄公质与阮有求、阮选、阮蘧一起举兵于山南(今红河三角洲地区),他们以扶黎灭郑为号召,得到众多贫民的响应。黄公质等“随在劫掠,出没草泽,不可踪迹,辰(时)谓之草寇”,后黎官军一度拿他们无可奈何,到景兴四年(1743年)阮公寀[cǎi]出镇山南,随后丁文佳、阮廷桓在东京升龙南面的杜舍大破黄公质。翌年三月,明都王郑楹用宦官黄公琦取代阮公寀镇守山南,景兴六年(1745年)十二月,黄公质擒杀黄公琦,声势复振。他与阮有求结为同盟,成为后黎朝廷的心腹大患,后黎朝廷曾定下擒获黄文质赐三品郡爵的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