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是古代地名,即今湖南岳阳市。在历史上,岳州有过多个称谓,如巴陵、巴州等。直至民国以后,才正式定名为岳阳。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巴陵(今岳阳市)。唐朝时,岳州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飞姓,改为纯州,旋恢复旧称。元朝改为岳州路,明朝改为岳州府。1913年废。岳州是中国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湖南岳阳市,又称为岳阳州或岳州。 岳州简介
南朝宋置巴陵郡,梁兼置巴州,隋郡废,改巴州曰岳州,又改罗州,寻曰巴陵郡,唐复置巴州,寻仍曰岳州,又改为巴陵郡,后复曰岳州,宋曰岳州巴陵郡,元为岳州路,明改为岳州府,清因之,属湖南省,治巴陵县,民国废府,改县为岳阳。 州、府、路名。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巴陵(今岳阳市)。唐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元改为路,明改为府。1913年废。[1]
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