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囊

脊椎动物羊膜类肛膜之一
尿囊(allantois),也称为尿囊膜,是脊椎动物羊膜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它最初作为排泄器官出现,但在不同物种的发展过程中,其功能有所变化。在鸟类和爬行动物中,尿囊发展成一种呼吸器官;而在哺乳动物中,则参与了胎盘的形成。[1]

形态特征

尿囊是由胚体腹侧的内脏层(内胚层和内脏中胚层)膨出并扩张而成,形成了一个具有薄膜壁的囊状结构。通过一根细长的尿囊柄与胚体的消化管相连。尿囊的内部含有丰富的血管系统,这些血管最终会参与到胎盘的形成中。[2]

功能演变

尿囊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主要承担排泄功能。随着胚胎的生长,尿囊的功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鸟类和爬行动物中,尿囊与浆膜相结合,扩展至卵壳下方,其丰富的血管系统使其能够执行呼吸功能。而在哺乳动物中,尿囊的血管进入绒毛膜的绒毛中,参与了胎盘的形成,从而保障了胎儿与母体之间的重要物质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