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音-抖音百科
觉音(梵语:Buddhaghoṣa;巴利语:Buddhaghosa),约生于公元五世纪中叶,[1][2][3]是一位重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学者和翻译家。他的代表作《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是对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综合阐述,被视为研究该宗派教理的必备书籍。觉音的工作不仅限于此,他还对大部分巴利三藏进行了注释,对南传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经历
觉音的生平主要通过《大史》及其续写以及缅甸的《教史》等文献得以了解。据这些资料记载,觉音出生于北印度菩提场附近的婆罗门家族,精通吠陀学,擅长辩论。他在菩提场的一座斯里兰卡人建造的寺院出家,师从离婆多(Revata)大长老学习巴利语三藏。受戒后,他创作了《发智》(Ñāņodaya)。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他在摩诃男(Mahānāma)王时期前往斯里兰卡首都阿耨罗陀补罗(Anurādhapura),居住在大寺(Mahāvihāra),并向僧伽波罗(Sanghapāla)长老学习三藏经典和义疏。在此期间,应僧伽波罗的要求,觉音撰写了《清净道论》,随 后大寺僧众提供了所有的僧伽罗文三藏注疏供他参考,希望他能撰写更多著作。觉音遂迁居根他伽罗寺(Ganthakaravihāra),致力于佛典的研究和写作,几乎对整个巴利三藏都作了注释。后来,他回到印度朝拜圣菩提树,此后下落不明。有传说指出,他在柬埔寨的觉音寺逝世。 主要作品
觉音的主要作品包括对律藏的注释《普悦》(Samantapasādikā 善见律毗婆娑)、波罗提木叉的注释《析疑》(Kankhāvitaraņī)、长部经注《善吉祥光》(Sumangalavilāsinī)、中部经注《破除疑障》(Papañcasudanī)、相应部经注《显扬心义》 (Saratthapakāsinī)、增支部经注《满足希求》(Manorathapuraņī)、小部第一(小诵)第二(经集)注《胜义光明》(Paramatthajotikā)、《法聚论》注《殊胜义》(Atthasālinī)、《分别论》注《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ī)、其余五部论注《五论释义》(Pañcappakaraņatthakathā)、《本生法》 (Jātakatthavaņjanā)、《法句譬喻》(Dhammapadatthakat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