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便是由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农村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猪粪、牛粪、羊粪、鸡粪、鸭粪等[1][2][3]。
产生背景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和集中化趋势加强,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推广,畜禽粪便的产生量显著增加。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自然资源的限制,为了提高畜产品的生产效率,畜牧业开始采用更密集的方式利用资源。此外,一些地方还将规模化畜禽养殖视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大型畜牧场的建设。然而,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升,畜禽粪便的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影响
长期以来,畜禽粪便被视为重要的土壤肥料来源,但在某些地区,过度集中的畜牧养殖导致粪便产量过多,传统的施肥方法难以消化这些废弃物。与此同时,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有机粪肥利用率降低,加剧了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影响。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大气、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这与不当的粪便储存和处理有关。此外,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农田也是污染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