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安古寺-抖音百科
唐安古寺是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宗教场所的宗教场所[1],荆门八景之一,原址在湖北省荆门市城西象山东麓的陆夫子祠南侧[2][3],始建于唐武德元年,莱公禅师选址蒙山东麓建唐安寺,并在寺院亲栽柏树[4],后尉迟敬德任荆州路总管府总管时,被朝廷正式命名为广福寺,明代洪武元年唐安古寺得以重修,改称为安福寺[3],清代荆门州府舒成龙主持修缮寺庙时,在寺院内古柏树四周加筑玉石护栏,亲题“唐安古柏”四字镌之于碑[4]。公元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唐安古寺被战火毁于一旦[5]。 鉴于唐安古寺的历史文化价值,1997年唐安古寺在荆门的雨山恢复重建,第一期工程于1999年冬建成念佛堂、藏经阁、生活区及“古式铁索桥”人行梯道,第二期工程于2002年12月建成大雄宝殿并进行落成典礼和佛像开光大典[4],2012年4月,雨山唐安古寺整体搬迁至子陵宝马山新唐安古寺[1]。重建的唐安古寺整体布局严谨,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僧舍、居士生活区共有房屋 80余间,殿堂楼阁,亭台泉池依势而建,紧紧相连,进入山门内,可见一级庭院南北各一放生池,池两旁各一棵香樟树;上第二层台阶便是天王殿,殿中间塑有一大肚腩无弥乐尊,两旁立有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南北两侧均建有鼓楼,而二级庭院两侧则分别为观音殿与地藏 殿;上第三层台阶,经过唐安古寺香炉进入大雄宝殿,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三尊大佛后面并塑有观音菩萨等神像百余尊[4][2]。 唐安古寺弘扬了中华文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1],曾先后被评为“荆门市五好宗教场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4][1]。 简介
唐安古寺始建于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尉迟敬德任江陵总管时,朝廷将该寺命为《广德寺》,并御赐该寺名匾一块,香火盛极一时。清朝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荆门州府舒成龙主持修缮寺庙时,将该寺装点一新,在一棵幸存的古柏四周加筑玉石护栏,立碑一块,亲笔书写“唐安古柏”四个字以示纪念。至此“唐安古柏”后来成了古城荆门的八景之一。到了清末民初,由于政治腐败,战火四起,民不聊生,唐安古寺终因年久失修而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