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哲言行录

201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所出书籍
《名哲言行录》(Βίοι καὶ γνῶμαι τῶν ἐν φιλοσοφίᾳ εὐδοκιμησάντων),也被称为《哲人言行录》,是第欧根尼·拉尔修在公元1世纪至3世纪间撰写的古希腊哲人传记。全书以古希腊文写成,记录了公元前6世纪至3世纪的约82位古希腊哲人的言行。拉尔修在书中致力于描述古希腊世界几乎所有重要思想家的生平行迹,试图勾勒出希腊思辩的全息图。由于对古希腊文献的丰富占有和熟悉,他在这两方面几乎接近了成功。此外,《名哲言行录》的精神还原方式使人们得以亲近那个逝去的年代,感受希腊的光芒和人性欲求。这部大约成书于古典时代晚期的著作,适时地开列整个古希腊时代的精神遗产清单,留存无比珍贵的文献资料。经历了如此久的时光和如此多的毁灭之后,这部古典时代的著作几乎毫发无伤地留存于世,我们真要感谢上苍。

内容简介

英译者罗伯特·希克斯(Robert Hicks)怀疑这本书是否是当时同类书中最好的,又认为拉尔修对哲学家生活乃至奇闻轶事的兴趣超过对哲学理论的兴趣,因而这本书更多地属于文学而不是哲学。但较深入的阅读经验不难使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想了解古希腊哲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追求,困窘和希望,他们和社会,国家,家庭的关系,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和期许,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它可能正是最好的一个途径。而我们只要读一下该书讨论哲学的起源和性质的"序",就会感到作者的哲学品味也还是不俗。

意义与影响

《名哲言行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哲学家群体的形象。这样,柏拉图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的形象就不再是单独和突兀的高峰了,而他们自己的形象也得到了丰满——我们只要想想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是多么吝啬地写到自己。在一百年间雅典出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奇迹也就不是完全无由(虽然还是使我们感到无比惊奇),而我们也由此知道了他们激起了多么远的波澜。这本书相当重视哲学家的个人"传承"或"师承(successions)"而不仅仅是思想"派别(schools)"。这一传承源远流长,尤其是在柏拉图以后,这一传承还有了制度的保证——各种学园的延续。总之,它描述了这样一些人,"除了极少几个杰出的例外,他笔下的哲学家不象普卢塔克(Plutarch)笔下的英雄,从表面看来他们只是普通的凡人,这些凡人生活平淡,老死孤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他们作出的发现和所激起的革命,都只属于文字和观念的世界。"于是,我们要考察作为生活方式的西方古典哲学,想知道在古人自己的眼里"何为哲学"和"哲人何为",想知道这一类"观念的人"在一个无可逃避的政治社会中能够有何种作为或者说如何安身立命,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一本导论和资料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