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

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
武训,1838年12月5日(清道光十八年十月十九日)出生,[1]于1896年4月23日离世。[3]中国近代著名平民教育家,群众办学的先驱者。山东省堂邑县(今属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家境贫苦。因家中行七,取名武七,后改名武训。[2]
武训出生时,家境贫寒。七岁那年,父亲武宗禹去世,他从此跟随母亲开始了乞讨生涯。14岁后,武训多次到大户人家当佣工,因为不识字吃了很多亏,于是他萌发了兴办义学的念头。21岁开始,武训开始到各地去行乞集资。光绪十三年(1887年),武训兴办了第一所义学,坐落在柳林镇东门外。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武训兴办的第三处也是最后一处义学,是坐落在临清御史巷的义垫。[3][2]
清代著名平民教育家、慈善家。因家境贫苦,终身行乞办学,被誉为“千古奇丐”。武训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创立了三处义学,为无数穷家子弟提供免费教育,受到清廷嘉奖。他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4月23日病逝于御史巷义塾,享年58岁。[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