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之役

1627年后金侵略朝鲜的战役
丁卯之役是指1627年(明/朝鲜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干支纪年为丁卯年)后金侵略朝鲜的一次战争,朝鲜称之为“丁卯胡乱”或“丁卯虏乱”。此役中,后金军队攻占了朝鲜多座城池,迫使朝鲜求和并签订盟约,满足了后金对物资和劳动力的需求,打击了朝鲜的军事实力,并导致朝鲜与明朝关系的进一步疏远。[1]
丁卯之役起因于后金与明朝作战时,朝鲜是明属国且参加过明伐后金战争,后金多次拉拢朝鲜无果,皇太极即位后内部因素及对朝鲜的需求促使其动武。1627 年正月初八,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等率军出征朝鲜。在朝鲜降人引导下,正月十三日夜后金兵渡鸭绿江袭占义州,随后连克定州、郭山、安州等城,一路推进并沿途剃发朝鲜百姓,后向平壤进发,渡大同江至中和,还派军攻占昌城。至平山时与朝鲜议和,结盟后撤退。朝鲜虽未断绝与明朝宗藩关系,但成为后金兄弟之国,开市并缴纳岁币,以致在九年后发生“丙子之役”。[1]

战争背景

国际关系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1618年以“七大恨”为由兴兵讨伐明朝,1619年取得萨尔浒之战胜利,1621年占领辽、沈,1622年进占广宁。在侵略明朝的过程中,与朝鲜的关系是后金外交的重要课题。当时的朝鲜王朝明朝的属国,尤其是经过了壬辰倭乱的明朝东援,更是发展为“恩同父子、义则君臣”的密切关系,而且又饱受儒家思想熏陶,严守华夷之辨,秉持小中华思想,对“蛮夷”女真人抱有强烈的鄙视和敌意,在1619年派姜弘立率兵一万参加了明朝讨伐后金的战争。后金屡屡致书朝鲜,“劝子离父”   ,欲离间朝鲜和明朝的关系,拉拢朝鲜以为己用。除了朝鲜本国以外,还有1621年进入朝鲜的明朝将领毛文龙,他利用后金不习水战的弱点入据朝鲜皮岛,频繁骚扰后金后方,对后金来说如同骨鲠在喉,因此努尔哈赤要求朝鲜交出毛文龙。但是,朝鲜不为所动,多次婉拒努尔哈赤的各种要求,以致努尔哈赤扣押甚至杀死朝鲜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