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核糖

组成DNA的有机物
脱氧核糖(deoxyribose)全称是D-2-脱氧核糖,[2][7]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细胞内的戊糖衍生物,化学式为C5H10O4[4],是多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组成成分,[8]也是单糖的一种[9],是一种醛基戊糖,一般在2位上为氢原子而无羟基,存在于脱氧核糖核苷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中。[10]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之一,[11]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中的五碳糖,与磷酸基交换连接组成DNA多聚体的“骨架”,并与含氮碱基相连。[2]
1869年,米歇尔首次从细胞核中分离出一种含磷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后来被称为DNA的物质。[12][13]1929年,菲巴斯·利文首先发现脱氧核糖。[1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确认了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这一成分。[13]脱氧核糖是DNA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NA复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NA复制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复制其遗传信息的机制。[15]脱氧核糖促进了DNA复制中的酶促过程。它为DNA分子提供了骨架,作为DNA聚合酶的底物,并允许DNA连接酶修复DNA链中的断裂。[15]脱氧核糖在遗传信息中非常重要,它与含氮碱基结合并形成DNA链的能力是储存和传递遗传指令的基础,通过了解脱氧核糖在遗传信息中的作用,科学家可以更深入地研究DNA的错综复杂,探索生命本身的奇迹。[15]
脱氧核糖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在常温常压下状态稳定,易溶于水,熔点相对较高,达到89~90℃。[6]脱氧核糖多应用于生物合成和制药领域。[16][17]

发现历史

1869年,米歇尔首次从细胞核中分离出一种含磷的物质,他称之为“核素”,这种物质就是后来被称为DNA的物质。虽然当时他并没有直接发现脱氧核糖,但他的工作为后来DNA的发现奠定了基础。[12][13]1929年,菲巴斯·利文发现了脱氧核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