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努(缅甸语:ဦးနု,英语:U Nu,1907年5月25日—1995年2月14日)[5][6][2][3],出生于英属印度渺妙县瓦溪马镇[2],缅甸政治家、缅甸联邦总理(1948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60年~1962年)。[4] 1929年,吴努于仰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1934年,返回仰光大学学习法律并担任学生联合会主席,与昂山一起领导学生罢课抗议而被学校开除。次年参加我缅人协会[a],改名“德钦努”。1937年参与创建红龙书社。[b][5][4]1943~1944年,任日军占领下的巴莫内阁外交部长[2],后任宣传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副主席。[2]1947年7月,昂山被暗杀后,接任自由同盟主席和临时政府总理,并与英国签署了缅甸独立协议。[7]1948年1月,缅甸脱离英联邦独立[8],当选为缅甸首任总理[9],连任至1956年6月。1958年9月,奈温发动政变,迫使吴努辞职。[10]1960年3月“廉洁派”改为缅甸联邦党,吴努任该党主席,第3次出任总理,并兼任国防部长、内政部长等职。[4]同年10月1日与周恩来总理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11][12] 1962年3月2日,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8],吴努被捕。1966年10月,吴努获释。[13]1969年4月,逃往印度[14],后成立议会民主党,并在泰国首都曼谷设立党总部和流亡政府。[15]1980年7月,吴努接受奈温的特赦返回缅甸。[16]1988年奈温政权垮台后,吴努建立了临时政府,并宣布自己为“平行政府”的总理[15],国家法律和秩序恢复委员会从1989年至1992年将吴努软禁。[15]1995年2月14日,吴努在仰光去世,时年87岁。[3] 吴努在任缅甸总理期间实行中立的外交政策[17],1954~1961年,曾6次访华。[4]吴努执政期间以英属缅甸时期的议会制度为蓝本,建立了新缅甸的民主政治[18],同时镇压了缅甸共产党和少数民族的反叛[15],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兴办国营企业,对土地实行国有化,使缅甸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7]但由于其将佛教定为缅甸的国教[19],是缅甸佛教复兴的推动者之一[15],加之其任内对缅甸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导致了缅甸少数民族分离运动此起彼伏、国家认同危机日益凸显以及多重交织矛盾愈发错综复杂的混乱局面。[18][20]吴努著有《罢课的大学生》《成人之路》《多么残酷》等书籍。[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