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唐代的诗人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yuán]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1]
《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记载,早年杜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niǎn]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赐以“锦彩器物”,并“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1]
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李群玉一生交游广,足迹遍及河南河北陕西、大江南北。李群玉著有诗前集3卷,后集5卷。《全唐诗》收录李群玉的诗共263首。他是晚唐重要诗人,与齐己胡曾被列为唐代湖南三诗人。唐末周朴《吊李群玉》诗赞道:"群玉诗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空有幽兰隔岸香。”[1]

人物简介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