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璞(1909-1993)著名语言学家,精于训诂[gǔ]学、汉语史、语文学,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的“八中”之一。1909年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李店乡周围村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生前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拥有众多著述。 简介
周大璞自幼好学,能诗善文。曾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师从黄侃弟子刘赜[zé](博平)。1937年武大毕业后,到武昌东湖中学任教。1939年初,应聘武汉大学担任科研助理,不久担任中文系助教。从此,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讲学于高等学府长达五十年之久,从讲师到副教授,教授。自1954年起,他还担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校务委员会常委等职。周大璞教学之余勤于著书,一生发表文章和论文近百篇。 1980年后,他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汉语史和古籍整理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并领导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工作。曾在武汉大学就读的龚仁山回忆说:“周大璞先生是系主任,他温厚恭谨,有长者风范,他教我们语言学概论,驯雅有致;但那时一切唯苏联之马首是瞻,除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外,就是苏联“专家”契科巴娃的“理论”,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讳莫如深的。”由此可见其品格。 周大璞一生贯注全部精力从事教学和研究所工作,以古汉语为主,成果出得早、出得多,价值亦高。建国前,著有《荀子札记》、《法言校释》、《传注通论》、《论语撰人考》等。建国后,撰写过《语言学概论》、《现化汉语》、《汉语语法史纲要》等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