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biāo]、文酕[máo],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思想家,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有“浙东史学殿军”之誉。他性耽典籍,雅好史学,从刘文蔚、童钰游,习闻黄宗羲之说,学遂日进。[1]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漂泊异乡四十多年的章学诚返回故里。[2]嘉庆五年,章学诚贫病交迫,双目失明。[3]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章学诚逝世,葬于山阴芳坞。[4][5] 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6]
人物生平
随父迁移
乾隆三年(1738年),章学诚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其父章镳勤于治学,循循善诱。章学诚幼时多病,资质鲁钝,记忆力尤差,每日诵读仅仅百余字,就又得病中止学业。仅十四岁就已经娶妻,当时对四书的学习还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