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煦

中国清代藏书家
蒋光煦(1813年—1860年)是清朝著名的藏书家,字日甫、爱荀,号雅山、生沐、放庵居士,出生于浙江海宁[xiá]石。他在十岁时丧父,由母亲马氏亲自教导。成年后,他喜欢饮酒和招待客人,与知名人士张廷济费晓楼管庭芬、许光清等经常聚集在他的藏书楼“别下斋”中。他对音律、博弈和杂艺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兴趣和精通。此外,他还专注于收藏古籍名刻和金石书画,每当遇到珍贵的书籍,他都不惜千金购买。他建造了别下斋来收藏这些古籍,积累了超过10万卷的古籍,其中一半是名刻和善本,使其成为海内有名的藏书楼。他还邀请学者张廷济、费晓楼、管庭芬、许光清等人常常聚集在别下斋中,一起进行校勘评论和解答难题。太平天国时期,蒋光煦避居乡间,听闻他的藏书楼被焚毁后,悲痛欲绝而去世。他还编[zuǎn]了《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等著作,被艺林所推崇。此外,他还刻有《瓯香馆集》《群玉堂、英光堂(米芾)残帖》等作品,著有《东湖丛记》《[jiào]补隅录》《花树草堂诗稿》《别下斋书画录》等。[1]

个人生活

蒋光煦自幼丧父,由母亲马氏亲自教导。他自幼好学,对音律、博弈、杂艺、诗文等均有涉猎。成年后,他嗜酒好客,与张廷济费晓楼管庭芬、许光清等名流常聚集于其藏书楼“别下斋”。蒋光煦的藏书始于十岁,得其从叔蒋楷大半藏书外,又加意搜求,数十年间积古籍达5万余卷。他延聘学者张叔未(张廷济)、费晓楼、翁小海、管芷湘(管庭芬)等为其鉴别和整理藏书。他建造了“别下斋”、“双峰石室”、“颐志居”、“北苑夏山楼”等藏书楼,其中“思不群斋”专藏明刊本、抄本及其他善本。他的藏书楼与同宗兄蒋光焴之“衍芬草堂”齐名。钱泰吉俞樾邵懿辰钱熙祚等学者至其家,见其所藏多影宋抄本、刻本,极为推重。[2]

主要著作

蒋光煦辑刻有《别下斋丛书》[3],《涉闻梓旧》,编校精当,为艺林所重。太平天国时,避居乡间,闻藏书楼被焚,呕血而亡。他还刻有《瓯香馆集》、《群玉堂、英光堂(米芾)残帖》;著有《东湖丛记》、《斠补隅录》、《花树草堂诗稿》、《别下斋书画录》等。